工艺专栏 | 科学成型法概述
来源 : 塑库网
作者 : 塑库网
时间 : 2023-03-01
01 定义

 

关于科学成型法,

狭义的定义是,用科学的方式来完成核心工艺条件的设定,包含了一系列工具箱和各种程序。

广义的定义是,迎合世界低碳环保的发展趋势,用高效正确的方法来减少能源浪费和保护环境,创造美好生活等。

 

需要注意的是,科学成型不是万能的,离不开产品的模具设计及合适的材料,要避免试图用成型工艺来弥补产品设计、材料和模具的缺陷。

 

注塑成型成功的四个基本要素

 

02 发展由来

 

熟悉注塑车间现场的应该对以下场景不会陌生:

  • 产品品质不稳定,不良率太高

  • 生产不稳定,每天不停的调整注塑机参数

  • 生产出来的产品需要人工全检才能出货,还经常性的需要返工

  • 调机打样花费太多的时间和人力物料,下次打样同样如此

  • 模具问题多,经常为了小问题上下模,很多问题总是重复发生

  • 试模工程师送样做出来的合格产品,转到量产时,生产部门无法量产,或不良率很高

  • 同一幅模具,更换机台后就生产不出来

  • 生产周期长,没有效益


如果你的车间总是被这些问题困扰,或许可以尝试改变传统的作业方式,了解一下科学成型法,站在更高的层面去理解和解决你的问题。

 

 

科学成型法最早由德州仪器提出并推行,经过多年的发展被许多知名国际公司所借鉴,并根据不同的行业发展出不同的类型。知名全球公司如微软、惠普、OEM伟创力等均有导入,其核心是以数据为基础,以专业的科学理论为指导,制定一系列规范的技术工具包,代替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经验模式,从而带来一系列全新的变革,并作为考量一家公司的生产是否专业规范的标志。

 

  • 真正做到人机分离

  • 通过制程保证品质代替以往通过检查、检验的品质管理模式

  • 统一用专业的依据和方法,代替五花八门的葵花宝典

  • 便于沟通交流,书面记录,讲人话

  • 知其然,知其所以然

  • 用数据而不是经验科学调机,减少人为因素,工艺质量更加可控

  • 更加现代化的管理手段,提供客户的满意度



日本东芝最新的全伺服电动注塑机

 

03 适用场景

 

科学成型法是运用科学理论与实证结果结合,去优化我们的工艺制程的一系列流程工具,只有深刻理解理论才能活用这些工具,做到手中无剑心中有剑,反之,就会沦为刻舟求剑,纸上谈兵。

 

一些公司推行科学成型法并不是特别成功,投入人力物力到最后流于形式,以至于回到老样子。学习好这套工具,需做好以下改变:


 

  • 空杯心态,忘记以前的那些所谓的经验

  • 接受改变,改变做事方式,转换思想,思想决定行为习惯

  • 不要只看短期结果,注重过程和记录

  • 耐心、恒心,熟练需要一个过程,灵活运用更需要长期积累

  • 需要相关团队都参与,减少沟通成本

  • 设备、模具、人员的差异性降低到最小

  • 从简单到复杂,局部到全面,逐步推进


另外,科学成型工具虽好,也不是普世价值,有些情景不适用(或者说效益不明显),比如:

 

1、设备状况不佳,不能输出稳定的参数

  • 比如设备老旧

  • 模具精度不足

  • 原材料来源复杂而且没有有效管控

 

2、检测手段不足,不能获得有效的数据反馈

  • 比如,颜色通过目视判断

 

3、产品质量没什么追求

  • 都是小批量生产,产品更新换代快

 

04 主要内容

 

本次推出的科学成型系列内容,包含但不限于:

 

1、准备工作查检表
  • 项目信息表

  • 机台选择表

  • 模具信息表

  • 模具动作分析表

  • 模具上机前查检表

  • 模具特殊动作及辅助设施检查表

  • 初步参数表


2、参数优化工具
  • 料筒温度设定

  • 储料设定

  • 填充速度优化

  • 成型压力研究

  • 保压时间优化

  • 冷却时间优化

  • 背压优化

  • 模具模穴平衡研究


3、成型管理
  • 制程能力计算

  • 效益计算